圖片來源見此。
今日九巴的母公司載通國際高調召開記者會,早知沒有好消息,友人以為是九巴賣盤。四點半,我特意收看有線直播。原來載通又宣佈經營困難,原因有三,一油價,二客量下跌,三路線重組有困難,要求政府成立民建聯提議的「票價穩定基金」,即係納稅人出錢俾一、兩百億成立,巴士公司增加的部份票價由這個基金負責。第一點不欲多談,因為油價「永遠」上升,而變成「常識」。二及三是相關的,因為客量下跌,跌幅為1.7%,以及路線重組困難,令部份路線客量虧損。
只簡單回應,巴士公司主要受新鐵路線開辦,令乘客量下跌,近年新開通鐵路線,其實只有西鐵九龍南線,將西鐵及東鐵接通,以及將軍澳的日出康城站,影響不算太大。再者,參考運輸署的數字,2006年1月,全港巴士總行車里數為 42,445,乘客為 121,398,2011年巴士行車里數 35,896,乘客為 103,175。比較之下,客量同行車里數同樣減少 16%,巴士路線或班次其實並非九巴口中那麼難以取消。近年最著名的取消路線例子為佐敦道至上水的 70 線,九巴及運輸署不理沿線區議會大力反對,於 2008 年被取消。
所謂的《明報》偵查報導
今日的載通記者會,令我終於明白今年5月9日《明報》的偵查報導《鐵路搶客 空巴士削線難登天》所謂何事,文中引用的將軍澳過海巴士線 690 及 692 的論調,與九巴「巧合地」如出一徹。九巴的公關,在記者會前兩個半月,已著手準備公關攻勢。
且來看看這些「樣版」路線,筆者從小住在將軍澳,也半活躍於巴士討論區 hkitalk,且來談談被攻擊最多的 690 及 692 線。
將軍澳地鐵於 2002 年通車,在地鐵通車前,將軍澳區有三條主要往港島的巴士線,分別是 690、691及693,客量極多,前兩線收費極高,當年要收 $15.3,如今地鐵由中環往寶琳,八達通也不過收 $11.5,可說是相當搶錢。
地鐵通車後,無論在時間競爭及收費上,巴士都大幅落後。因此上述三條路線重組,690 不變,因為其服務範圍有地鐵不能到達的翠林及康盛。691 及 693 則合併成一條路線 692。因此,692 的誕生日期,是在地鐵通車之後。九巴卻混淆視聽,毫不提及 692 其實已經是路線重組後的產物。《明報》的報導亦是如此,記者引述九巴傳訊部的說話,指「692 線隨將軍澳線於 2002 年通車以來,乘客更大跌九成。」大跌九成的,應該是已取消的 691 線。
還有一點,巴士公司在制訂票價上,根本不考慮市場環境。以 692 為例,票價收 $13.4,但乘地鐵八達通由坑口往中環才收 $11.8,往北角更加只收 $9.9,巴士時間上已經落後,又在票價上沒有競爭性,難怪客量低迷。
城巴、新巴的對策
690 及 692 是過海聯營線,690 由九巴及城巴合營,692 由九巴及新巴合營。客量低迷?看看城巴及新巴做了什麼,他們在年多兩年前,已開始在客量較少的時段,如平日中午及假日,改派單層巴士行走,雙層巴士單程收 $70,單層收 $50,一轉行程已節省 $40 隧道費,還未計及節省到的油錢。九巴在做什麼?大架大架雙層巴士來回行走,一直到今年七月,才在暑假期間調派單層巴士行走兩線。九巴的調動「靈活性」及節省成本的「決心」可見一斑。
即使路線虧損,與港鐵重疊,是否又真的沒得救?網上的巴士討論區,常常提出各種提議去增加兩線的客量,例如可否不經北角、炮台山,改用東區走廊前往灣仔一帶,以增加競爭力?但巴士公司及運輸署交上區議會的文件,從沒有提及相關的改善經營情況的建議,只是希望把路線取消掉。
混亂的交通政策
當年廖秀冬局長推行的「票價可加可減機制」,變成有加無減。港鐵上市,本來應向全港市民負責的機構變為向股東負責。政府巨額資助港鐵,結果今日巴士公司又伸手向政府要錢。如其將幾十億向上市公司注資,不如花錢買回巴士公司,或是更直接了當,不再批出專營權,由政府自行經營。政府擁有,可以以大眾利益而非股東利益經營,例如降低天水圍等交通費昂費的地區的票價,鼓勵他們出市區,反正都是香港市民付的錢吧。